第93章 海州的风暴
春风笑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3章 海州的风暴,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春风笑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画的不是复杂的工程图,而是一个简单的传动结构。
“你们的思路,都走偏了。”
江彻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你们总想着,怎么把发动机做得又小又有力。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怎么提高能量的传导效率?”
他指着地上的草图。
“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齿轮组的结构?用行星齿轮,来代替现在的直筒齿轮。这样,只需要很小的动力输入,就能获得巨大的扭矩输出。”
“还有,为什么发动机一定要卧着放?我们把它立起来,重心就稳了,震动的问题,不就解决了一大半?”
“材料上,为什么非要用铸铁?黄土岭果园用的那种铝合金灌溉管道,又轻又结实,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它来做发动机的外壳?”
江-彻的一连串反问,像是一道道闪电,劈开了众人脑中的迷雾。
行星齿轮?
立式发动机?
铝合金外壳?
这些想法,太大胆,太颠覆了!
但仔细一想,却又好像……真的可行!
徐建国和那几个专家,眼睛瞬间就亮了。
他们不是想不到,而是被固有的思维模式,给死死地框住了。
而江彻,就像一个站在更高维度的人,随手一指,就为他们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可是……江总,这些新结构,新材料,我们都没用过,风险太大了。”一个老技术员还是有些迟疑。
江彻转过身,看着他,看着所有人。
“风险?”
“最大的风险,就是什么都不做,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厂子,守着一仓库的废铁,慢慢烂掉,死掉!”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像一记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你们出去看看!去黄土岭看看!那些农民,分到地了,比谁都想把地种好!他们缺的是什么?缺的就是好用的工具!”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一台机器,是几十万,几百万农民的帮手!”
“只要我们能做出来,订单会像雪片一样飞过来!到时候,你们每个人,分的奖金,都可以在县里买一套房!”
“我再给你们追加三十万!我只要一个结果!”
江彻的话,像是一针强心剂,直接注入了每个人的血管。
前景,被描绘得无比清晰。
利益,被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退路,已经被彻底斩断。
徐建国的眼中,重新燃起了火焰。
他一把抢过旁边技术员手里的扳手,对着那台失败的样机,狠狠一砸!
“妈的!干了!”
“江总说得对!我们不能当孬种!”
“拆了!全部推倒重来!按江总说的方案,干!”
整个研发车间的士气,在瞬间,被彻底点燃!
又过了一个月。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研发车间的空地上,围满了人。
空地中央,摆着一台崭新的,造型奇特的机器。
它通体银白色,正是铝合金的颜色。
小巧的立式发动机,就安放在机器的重心位置。
后面连着一个操作扶手,扶手上,是刹车和油门的控制杆。
它看起来,不再像一个笨重的农具,反而像一件……精致的工业品。
这就是按照江彻的思路,全新打造出来的第一台样机——“开拓者一号”微型旋耕机。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徐建国亲自上前,深吸一口气,猛地一拉启动绳。
“突突突突——”
一阵清脆而又有力的引擎声,响彻全场!
成功了!
发动机的声音,平稳,顺畅,完全没有了之前那种歇斯底里的咆哮!
“动了!动了!”
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几个老技术员,激动得眼眶都红了,互相拥抱着,又蹦又跳,像个孩子。
江彻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微笑。
但这,还只是开始。
第二天,江彻直接拉着这台样机,来到了黄土岭村外的一块试验田里。
消息传开,附近的村民都跑来看热闹。
他们围着那台银白色的“怪东西”,指指点点。
“这啥玩意儿啊?能犁地?看着还没我家的驴有劲呢。”
“江老板又搞新花样了,别是中看不中用吧?”
在村民们怀疑的目光中,徐建国扶着旋耕机,走进了坚硬的土地里。
他轻轻一捏油门。
“嗡——”
发动机的转速瞬间提升,机器前方的旋耕刀,飞速地旋转起来!
徐建国几乎没用什么力气,只是把握着方向,机器就自己往前走。
所过之处,坚硬的土地,被瞬间翻开,打得粉碎,变得松软而又平整!
一道笔直的,深浅均匀的犁沟,出现在众人眼前。
速度,是牛拉犁的五倍不止!
效果,更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全场,一片死寂。
所有村民,都张大了嘴巴,眼珠子瞪得溜圆,仿佛看到了神迹。
“我……我的天哪……”
一个老农,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
“这……这也太快了吧!”
“你们看那土,翻得多细!比人拿锄头刨的还好!”
当徐建国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翻完了一亩地,然后熄火,轻松地把机器推回来时,人群彻底炸了。
“江老板!这机器!卖不卖?!”一个汉子第一个冲了上来,眼睛都红了。
“俺要一台!多少钱!俺现在就回家取钱!”
“别挤!别挤!我先来的!江老板,给俺留一台!”
村民们疯了一样,把江彻和徐建国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不是傻子。
他们亲眼看到了,这台机器,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可以把人从最苦最累的农活里,解放出来!
一个壮劳力,一天就能干完过去一个星期才能干完的活!
这哪里是机器,这简直就是个宝贝!
看着眼前这疯狂的景象,徐建国激动得浑身发抖。
他终于明白了。
他终于明白了江总那句“我们要造的不是拖拉机,是农民的帮手”,是什么意思。
从那天起,平江机械厂的门槛,快要被踏破了。
来自全县,乃至周边县市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通过电话、电报,甚至是直接揣着现金上门的方式,疯狂涌来。
短短半个月,订单总额,就突破了五十万!
那个堆满了“废铁”的仓库,被彻底清空,连夜改造成了新的生产线。
整个机械厂,两班倒,三班倒,机器二十四小时不停,都无法满足那源源不断的订单。
工人们累,但脸上,却洋溢着从未有过的自豪和兴奋。
他们的工资,翻了五倍!
奖金,更是拿到手软!
平江机械厂,这个曾经的“老大难”,在所有人都以为它将要彻底死去的时候,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浴火重生!
它不仅活了,还一跃成为了整个省,乃至全国农机具领域,一颗最耀眼的新星!
“开拓者”系列农机具,成了那个时代,一个响当当的爆款!
江彻在工业制造领域,落下了他最坚实,也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
初冬,县里在时代广场,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农业科技成果展览会。
沈知微作为县税务局的代表,也被派去参加。
她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呢子大衣,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忽然,她的脚步,停在了广场最中心的一个展台前。
那个展台,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展台上方,挂着一条巨大的横幅——“江氏机械,科技改变农业”。
沈知微踮起脚,透过人群的缝隙,看到了展台上陈列的那些银白色的,造型新颖的农机具。
她听到了周围农民们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烈的讨论。
“就是这个!就是电视上那个旋耕机!真带劲!”
“何止啊,你看看旁边那个,是打药的!还有那个,是收割的!都只要一个人就能干活!”
“江老板真是活菩萨啊!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农民的日子,可就好过太多了!”
沈知微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她想起了时代广场开业时的盛况,想起了黄土岭那漫山遍野的花海和果园。
而现在,是这些闪闪发光的,能让无数农民减轻劳苦的机器。
商业,农业,工业……
这个男人,好像总能精准地切入每一个领域,然后用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的方式,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他好像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路,总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就在这时,她看到江彻正陪着几位省里来的领导,在展台前,耐心地讲解着什么。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羊绒大衣,身姿挺拔,自信从容。
阳光照在他的脸上,他的眼神,比展台上的那些机器,更加明亮。
沈知微静静地站在人群的角落里,看着那个被无数目光聚焦的身影。
她心中的那份钦佩,此刻,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如果说,之前的江彻,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高瞻远瞩的布局者。
那么此刻,在沈知微的眼中,他更像一个真正的实业家,一个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切切实实地,推动着这个时代,向前行走的巨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