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笑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3章 海州的风暴,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春风笑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海州的风暴,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姿态开始,又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结束。

当李天元被带走调查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从省城飞回平江县时,整个县城都安静了几天。

那些曾经在酒桌上,吹嘘着自己和天元集团某某科长有交情的人,此刻噤若寒蝉。

平江县,江氏实业总部。

钱斌已经从最初的狂喜中冷静下来,他看着江彻,眼神里的崇拜,几乎要化为实质。

海州一战,江彻几乎没露面,只在平江的办公室里,打了几个电话,递了几份材料。

然后,那个盘踞省城二十年,根深蒂固的商业巨头,就这么轰然倒塌。

这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手段,让钱斌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资本”之外的,那种无形而又致命的力量。

江彻却没有在海州的胜利上,投入过多的精力。

对他而言,扳倒一个李天元,不过是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仅此而已。

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江氏实业版图上的另一块,也是最不显眼,最沉重的一块——平江县机械厂。

这是当初江彻拿下时代广场那块地时,县里半卖半送,捆绑给他的一个“包袱”。

一个曾经有过辉煌,但如今已经锈迹斑斑,濒临破产的国营老厂。

经过江彻大半年的股份制改革和管理优化,机械厂的账面上,总算是扭亏为盈,工人们也能按时领到工资了。

但江彻知道,这只是表面现象。

周一的上午,江彻的黑色伏尔加,停在了机械厂斑驳的大门口。

厂长老徐,徐建国,一个五十多岁,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满手都是机油和老茧的汉子,早早地等在了那里。

“江总。”徐建国看到江彻下车,连忙迎了上去,表情有些复杂。

有感激,也有掩饰不住的忧虑。

江彻点了点头,没有进办公室,而是直接走向了生产车间。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铁锈和机油混合的味道。

几台老旧的车床,在有气无力地转动着,发出“咣当咣当”的噪音。

工人们不像过去那样聚在一起抽烟聊天了,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但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麻木和茫然。

江彻走到一座半成品旁边,那是一台手摇式的脱粒机,八十年代初农村最常见的农具。

它的做工很扎实,用料也足,看得出工人们的技术功底还在。

“老徐,我们的库存,现在有多少?”江彻用手敲了敲那厚实的铁皮,发出沉闷的响声。

徐建国的脸色,瞬间垮了下来。

他领着江彻,走到了厂区最里面的一个巨大仓库前。

推开沉重的铁门,一股陈腐的灰尘气息扑面而来。

仓库里,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崭新的农机具。

脱粒机、播种机、水泵……这些曾经的“抢手货”,此刻像一座座冰冷的铁山,静静地躺在这里,无人问津。

“江总,自从您接手,我们优化了生产流程,工人们的积极性也高了,产量比以前翻了一番。”

徐建国从口袋里摸出一包“大前门”,抽出一根,却没点燃,只是夹在手指间,声音苦涩。

“可……可卖不动啊。供销社那边的订单,一个月比一个月少。上个月,一台都没卖出去。”

“咱们厂的老底子还在,技术没得说。可现在的人,都怎么了?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就没人要了?”

他想不通。

几十年的经验告诉他,只要产品质量好,就一定有市场。

可现在,这个他信奉了一辈子的真理,好像失效了。

江彻看着这满仓库的“古董”,脸上却没有任何惋。

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老徐,不是东西不好,是时代变了。”

江彻平静地说道,“以前是集体干活,需要的是这种傻大黑粗,能用上十年的机器。”

“现在,地都分到各家各户了。谁家会买一个这么笨重的铁疙瘩回去?一个壮劳力都搬不动。”

“他们需要的,是小巧的,省力的,一个人就能操作的帮手。”

徐建国愣住了,他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困惑。

他似乎听懂了,但又好像没完全懂。

江彻没有再多解释。

他回到厂里的会议室,一张长条桌,十几个搪瓷缸子。

他对徐建国说:“老徐,把厂里技术最好的老师傅,都叫来。”

很快,十几个平均年龄超过四十五岁的技术员,坐满了会议室。

他们是这个厂的顶梁柱,也是思想最僵化的一群人。

江彻没有说废话,直接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几个潦草的草图。

一个,是带着小轮子,前面有个小汽油机,后面拖着一排金属爪子的怪东西。

另一个,像个大号的吹风机,同样装着一个汽油机。

“江总,这是……”徐建国看着黑板,满脸都是问号。

“这个,叫手扶式微型旋耕机。这个,叫便携式风力收割机。”

江彻放下粉笔,看着满屋子茫然的眼神。

“我要你们,把这些东西,给我造出来。”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几秒钟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技术员,忍不住开口了。

“江总,您画的这个……恕我直言,根本不现实。”

“就说这个旋耕机,要做到手扶,就得轻。可要带动后面的犁刀,发动机就得有劲。又轻又有劲的发动机,我们……我们没见过,也造不出来啊。”

另一个人也跟着附和:“是啊,我们厂的发动机技术,还停留在给水泵和脱粒机用的那种,一个就上百斤,怎么可能装到手扶的机器上?”

“还有这个风力收割机,想法是好,可风力怎么控制?万一风太大,把谷子都吹跑了怎么办?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质疑声,此起彼伏。

他们不是在顶撞,而是基于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得出的最真实的判断。

在他们看来,江彻提出的东西,已经超出了“机械”的范畴,更像是科幻小说里的玩意儿。

徐建国也是一脸的为难。

他知道江彻有本事,可隔行如隔山,造机器,不是卖衣服,光有想法是不行的。

江彻看着他们,没有生气,反而笑了。

“我知道,这很难。”

他走到众人面前,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所以我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新产品研发小组’。”

“我个人,先期投入二十万,作为研发经费。”

“另外,我已经联系了省城几家大学的机械工程教授,还有两个从德国留学回来的专家,下周,他们就会过来,指导我们。”

二十万!

还请大学教授和德国专家!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手笔,太大了!

大到让他们觉得不真实。

要知道,整个机械厂一年的利润,都不到五万块。

江总竟然愿意拿出二十万,来搞这个虚无缥缈的研发?

那些原本还想说点什么的老师傅,把话都咽了回去。

他们可以质疑技术,但无法质疑这笔钱的份量。

江彻的目光,扫过全场。

“我不管你们以前是做什么的,从今天起,进了研发小组,就只有一个任务,把图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

“工资,翻三倍。项目成功了,所有人,都有重奖。”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虽然心里还是没底,但在金钱和江彻那不容置疑的态度面前,以徐建国为首的技术团队,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接下来的一个月,平江机械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独立的研发车间,被迅速改造了出来。

崭新的绘图桌,精密的测量仪器,甚至还有几台他们从未见过的进口小车床,被陆续运了进来。

省城来的教授和那两位戴着金丝眼镜的“海归”专家,也如期而至。

他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技术资料。

“结构力学”、“流体动力学”、“人体工程学”……

一个个闻所未闻的名词,冲击着老技术员们固有的知识体系。

一开始,双方的合作,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老师傅们相信经验和手感,而专家们,只相信数据和公式。

“徐工,这个传动轴的直径,必须是3.75厘米,数据模型显示,这个尺寸的扭矩效率最高。”一个年轻的专家,指着图纸,一脸严肃。

徐建国把图纸拿到眼前,眯着老花眼看了半天,摇了摇头。

“小李,你这不行。这轴太细了,不结实。我们以前做的,最少也得5厘米粗。不然下地一使劲,就得断。”

“这是经验!”

李专家差点气笑了:“徐工,现在是1982年了!我们不能总靠经验!要相信科学!我们有新的合金材料,强度比你那个粗铁棍高得多!”

类似的争吵,每天都在研发车间上演。

研发过程,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最大的难题,还是发动机。

他们尝试了十几种方案,做出来的发动机,要么就是太重,要么就是功率太小,要么就是震动大得能把人的骨头给抖散架。

两个月过去,二十万的研发经费,流水一样花了出去,但造出来的,却是一堆废铜烂铁。

研发小组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压抑。

一些老技术员,开始动摇了。

“我就说不行吧?这根本就不是我们能干的活。”

“德国专家又怎么样?我看也不过如此嘛。”

“再这么搞下去,别说新产品了,我看厂子都得被拖垮。”

这天下午,徐建国拿着一份失败了无数次的发动机测试报告,找到了江彻。

他的脸上,满是挫败和疲惫。

“江总,我们……我们尽力了。”

“这个东西,可能真的……造不出来。要不,还是算了吧?别再往里投钱了。”

他这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说出这番话。

放弃,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的无能。

但眼看着厂里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又要被这个项目拖入深渊,他于心不忍。

江彻正在看一份来自黄土岭果园的报告。

他听完徐建国的话,放下报告,没有批评,也没有安慰。

他只是站起身,带着徐建国,走进了那个气氛凝重的研发车间。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低着头,不敢看江彻的眼睛。

江彻走到那台失败的发动机样机前,围着它,仔细地看了一圈。

然后,他拿起一支粉笔,直接在满是油污的水泥地上,画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恶少年

梦里有你我她

生命枯竭后,我了悟禁忌神通

我爱红尘

幽幽森罗万象

土豆饼饼2

娱乐:我们的甜蜜日常

老萝卜辣心

职路高升

此生只合佛前老

她带着獠牙降临

北徊有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