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梨花O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4章 两地花开,轱辘杆子,小梨花O,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墨尔本的清晨带着青草与露水的气息,李青站在牧场小屋的门廊下,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红茶。
远处,自动灌溉系统正在启动,细密的水雾在朝阳下形成一道道微型彩虹。
今天是设备安装完成后的第一天试运行,整个牧场都笼罩在期待的氛围中。
梨生和Emily早已起床,正在主控室里调试系统。透过窗户,李青看到儿子专注地盯着屏幕,Emily在一旁记录数据,两人配合默契得像共事多年的搭档。
\"妈,您来看看。\"梨生抬头发现母亲,兴奋地招手,\"系统显示3号区域的土壤湿度已经提升了5个百分点。\"
主控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电子地图,上面闪烁着数十个绿色光点,每个都代表一个传感器。李青走近细看,发现地图左侧标注着\"青山合作社\"几个小字,右侧则是\"布朗牧场\"的英文标识。
\"这是实时数据共享系统。\"梨生指着屏幕解释,\"菌生设计的,两边可以随时查看对方的数据进行比对。\"
王轱辘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把新鲜的草料。\"羊群对新水源适应得很好。\"他把草料递给Emily,\"左腿走得比昨天更稳了。\"
李青这才注意到,王轱辘走路时左腿的姿势自然了许多,几乎看不出曾经受过重伤。澳洲干燥温暖的气候似乎对他的旧伤很有好处。
早餐桌上,老布朗拿着一份报纸兴冲冲地进来:\"看!我们上新闻了!\"
当地农业报刊登了布朗牧场引进中国智能灌溉系统的报道,还配了一张全家人在设备前的合影。照片里,李青和王轱辘站在中间,梨生和Emily挽着手臂,老布朗笑得见牙不见眼。
\"记者说这是'中澳农业合作的新典范'。\"Emily念着报道,脸上泛起红晕。
梨生突然放下咖啡杯:\"爸妈,今天下午社区中心有个活动,邀请我们去做个分享。您二位能讲讲青山村的故事吗?\"
李青和王轱辘对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青山村的智能温室里,沈雅琴正在检查新一批嫁接苗的生长情况。她戴着老花镜,手指轻轻拨开叶片查看接口愈合状况。
\"沈奶奶,这批苗子成活率98.7%!\"年轻的实习生兴奋地报告,\"比标准高出3个百分点。\"
沈雅琴满意地点点头:\"记录好数据,发给澳洲那边参考。\"她转向另一侧的实验区,\"梨叶呢?\"
\"在会议室接待省农科院的考察团。\"实习生压低声音,\"梨叶姐讲得可好了,那些专家都听入迷了。\"
会议室里,梨叶正用投影演示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少女穿着正式的衬衫和长裤,发间的澳洲国旗发卡是她身上唯一的装饰。
\"从最初的五个大棚到现在的智能化生产基地,我们用了十八年时间。\"梨叶切换着投影画面,\"现在我们的技术不仅服务本地,还输出到了澳大利亚。\"
一位戴眼镜的专家举手提问:\"听说你们要扩大试点范围,技术骨干够用吗?\"
梨叶微微一笑:\"我们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每个新员工都要从基础农活学起,再到技术岗位轮岗。\"她调出一张组织结构图,\"目前技术部有二十八名正式员工,全部是本地培养的。\"
会议结束后,菌生在走廊等着梨叶,手里拿着两盒草莓酸奶。\"讲得不错,\"他递给梨叶一盒,\"比上次更流畅了。\"
梨叶接过酸奶,指尖不小心碰到菌生的手,两人同时缩了一下,又同时笑了起来。\"澳洲那边发来数据了吗?\"她故作镇定地问。
\"刚收到,系统运行良好。\"菌生掏出平板电脑,\"你哥说下周要剪羊毛了,想试试我们设计的自动分拣系统。\"
两人并肩走向实验室,阳光透过走廊的玻璃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下午的澳洲社区中心座无虚席。李青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好奇的面孔,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青山村的故事。王轱辘站在一旁,不时补充技术细节,梨生则负责翻译那些专业术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