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梨花O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2章 南半球的暖阳,轱辘杆子,小梨花O,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早餐桌上摆满了食物:新鲜的牛奶、烤面包、农场自产的蜂蜜和水果。Emily穿着围裙在煎蛋,动作娴熟得像做了几十年。
\"今天下午邻居们都会来。\"梨生边吃边说,\"布朗先生特意从墨尔本赶回来见你们。\"
上午,梨生带他们参观牧场。他们开着四轮摩托穿过辽阔的草原,惊起一群五彩的鹦鹉。王轱辘对自动喂食系统和旋转栅栏特别感兴趣,不时停下来询问细节。
\"这套系统比咱们合作社的先进。\"王轱辘检查着一个自动饮水装置,\"压力调节更精准。\"
梨生骄傲地点头:\"澳洲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但智能控制方面还是咱们的技术领先。\"他指向远处的一片空地,\"那里准备建智能温室,就等你们的设备了。\"
中午回到主屋时,院子里已经支起了烧烤架。Emily的父亲老布朗正在生火,见到他们便放下火钳走过来。
\"终于见到传说中的中国农业专家了!\"老布朗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说,用力握住王轱辘的手,\"我女儿说你们的灌溉系统能节水40%。\"
王轱辘用准备好的英语回答:\"是的,还能提高20%产量。\"发音笨拙但充满自信。
陆续有邻居驾车到来,每辆车都扬起一阵红色尘土。人们带着自制的食物和酒水,见面就是热情的拥抱和问候。李青站在梨生身边,听他介绍每一位客人:有附近牧场的家族,有农贸市场的买家,还有当地农业局的官员。
\"这位是李女士,我的母亲,青山农业合作社的社长。\"梨生用英语介绍道,语气里满是自豪。
一位银发女士握住李青的手:\"我听布朗说过你们的故事,从贫困村到农业示范点,太了不起了!\"
烧烤会持续到日落,期间不断有人来和李青他们攀谈。王轱辘用肢体语言和单词本与人交流,竟然也能聊得热火朝天。李青则被一群农场主夫人围住,她们对中国的农耕文化充满好奇。
\"你们真的还用牛耕地吗?\"一位年轻女孩问道。
李青笑着摇头:\"我们现在用无人机播种,智能温室全年无休。\"她拿出手机展示青山村的照片,引来一阵惊叹。
夕阳西下时,梨生拉着Emily站到人群中央:\"感谢大家来欢迎我的父母。\"他环顾四周,\"我和Emily有个好消息要宣布。\"
Emily红着脸举起超声波照片:\"我们要有宝宝了!预产期在明年二月。\"
欢呼声中,老布朗开了一瓶珍藏的香槟。李青接过梨生递来的酒杯,看着儿子在异国的土地上被祝福和爱包围,眼眶不由自主地发热。
\"为家人干杯!\"老布朗高举酒杯,\"无论相隔多远,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星空下,篝火噼啪作响。有人弹起了吉他,悠扬的民谣在草原上回荡。李青靠在椅背上,听着梨生用中英文交替给邻居们讲青山村的故事。王轱辘和老布朗蹲在地上,用树枝画着灌溉系统的示意图。
Emily悄悄坐到李青身边:\"妈妈,谢谢你培养出梨生这样的好男人。\"她的中文比昨晚更流利了,\"他经常半夜起来帮母羊接生,说是跟王爸爸学的责任心。\"
李青握住女孩的手,发现她的掌心也有薄茧,那是辛勤劳作的证明。这个看似娇弱的城市女孩,为了爱情甘愿扎根在偏远牧场。
夜深了,客人们陆续告辞。梨生和Emily站在门口送别每一位客人,就像李青和王轱辘在青山村常做的那样。牧场的灯光在无边的黑暗中像一座孤岛,却又充满温暖和希望。
回到客房,李青打开手机查看消息。沈雅琴发来十几条信息,有合作社的日报,有智能温室的监测数据,还有七叔公坐在村委会门口比剪刀手的照片。最后一条是两小时前发的:\"村里下雨了,你们那边天气怎么样?\"
李青回复:\"晴天,见到了很多邻居,大家都很友好。\"她附上几张烧烤会的照片,想了想又补充道,\"梨生在这里过得很好,你们放心。\"
王轱辘洗漱完走过来,手里拿着老布朗给的名片:\"他邀请我们明天去看他的剪毛场,说是澳洲最先进的。\"
李青点点头,看向窗外的星空。同样的星光下,地球另一端的青山村应该刚刚迎来清晨。那里的智能温室正在自动调节湿度,菌生和梨叶可能已经在实验室忙碌,沈雅琴和李建国或许正在吃早餐,讨论着今天的农事安排。
而在这里,他们的孩子已经建立了新的家园,即将迎来下一代。李青突然明白,无论相隔多远,家人的纽带就像那些跨越赤道运输的幼苗,总能在新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