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梨花O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0章 远行的准备,轱辘杆子,小梨花O,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批嫁接苗状态很好。\"他指着一排翠绿的幼苗,\"农科院的同志说,澳洲那边的检疫手续已经办妥了。\"
技术员补充道:\"这些苗子都经过特殊处理,完全符合国际检疫标准。到了那边可以直接移栽。\"
李青俯身查看那些幼苗,嫩绿的叶片在灯光下几乎透明。这些小小的生命将跨越赤道,在南半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就像她的孩子们一样。
傍晚时分,李青回到家,发现沈雅琴正在整理一个大行李箱。
\"给你带了点常用药。\"沈雅琴指着分装好的药盒,\"感冒的、肠胃的、晕机的都备齐了。\"她又拿出一个绣着青山的布包,\"这里是你爸晒的蒲公英茶,路上喝。\"
李青接过布包,闻到淡淡的草药香。\"妈,你和爸真的不一起去吗?\"
沈雅琴摇摇头,金丝眼镜链轻轻晃动。\"我们老骨头经不起长途飞行了。再说......\"她顿了顿,\"合作社总得有人看着,你们放心去。\"
楼下传来李建国的笑声,接着是王轱辘浑厚的嗓音。李青走到楼梯口,看见父亲正拿着平板电脑给王轱辘看什么,两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爸发现什么好东西了?\"李青走下楼梯。
\"澳洲牧场的实时监控。\"李建国兴奋地指着屏幕,\"梨生刚安装的,你看,这些羊多壮实。\"
屏幕上,成群的绵羊在夕阳下吃草,远处可以看到几栋红色的农舍。镜头转动,梨生出现在画面里,对着摄像头挥手。
\"爸!妈!姥爷!姥姥!\"他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看到我们的牧场了吗?Emily说已经给你们准备好房间了。\"
李青凑近屏幕,注意到梨生晒黑了不少,但精神很好。背景里,Emily正在准备晚餐,金发扎成一个利落的马尾。
\"设备后天就发货。\"王轱辘对着屏幕说,\"我们坐大后天早上的飞机。\"
梨生欢呼一声,差点撞翻Emily手里的盘子。画面外传来Emily温柔的笑声和一句发音标准的\"欢迎\"。
晚饭后,李青和王轱辘在村里散步。路灯自动感应亮起,照亮平整的柏油路。路过村委会时,电子屏上的倒计时显示\"距离澳洲婚礼还有26天\"。
\"菌生和梨叶的事,你怎么看?\"李青突然问道。
王轱辘的脚步没有停,左腿迈出的步子依然稳健。\"孩子们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他望着远处合作社的灯光,\"当年我们白手起家的时候,不也是凭着一股闯劲?\"
他们路过新建的国际学校,操场上的照明灯亮如白昼。一群孩子正在踢足球,欢笑声在夜空中回荡。更远处,智能温室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星光,像一座水晶宫殿。
\"合作社现在有三百多名员工,年产值过亿。\"王轱辘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我们的技术连发达国家都要学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李青深吸一口气,夜风里带着稻花和泥土的清香。二十年的奋斗,让这个曾经贫困的小山村脱胎换骨。如今,他们的下一代要带着这里的技术和精神,去更远的地方开枝散叶。
回到家,李青发现梨叶已经回来了,正在客厅里整理一堆文件。
\"妈,这是合作社所有技术的英文手册。\"梨叶指着厚厚的文件夹,\"我都检查过了,也做了电子版备份。\"
李青翻开最上面的一本,扉页上用中英文写着\"青山村农业合作社技术大全\",下面是梨叶和菌生的签名。纸张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每一页都排版精美,图文并茂。
\"做得太棒了。\"李青轻轻抚过光滑的纸面,\"你们真的长大了。\"
梨叶突然抱住母亲,栗色头发上的发卡轻轻硌着李青的下巴。\"妈,不管去哪里,这里永远是我的家。\"
夜深了,李青站在卧室窗前,望着月光下的青山村。合作社的建筑群灯火通明,那是值夜班的技术员在监控设备运行。更远处,新建的居民楼亮着温暖的灯光,像散落的星辰。
王轱辘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两张打印好的登机牌。\"都办妥了,后天早上八点的飞机。\"
李青接过登机牌,薄薄的纸片承载着一段跨越赤道的旅程。二十年前她来到这个山村时,从未想过有一天会飞往地球的另一端,去看望在那里扎根的孩子。
\"睡吧,明天还要最后检查一遍行李。\"王轱辘关上窗,拉好窗帘。
躺在床上,李青听着窗外熟悉的虫鸣。这是她在出发前,在青山村的倒数第二个夜晚。明天这个时候,行李会全部打包好,家里会为他们的远行做最后的准备。而此刻,她只想好好记住这个夜晚,记住这片土地的声音和气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