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梨花O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9章 跨越海洋的麦浪,轱辘杆子,小梨花O,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晨五点十五分,青山村笼罩在淡青色的晨雾中。
李青系紧运动鞋带,沿着新修的环村塑胶跑道开始晨跑。
路边的太阳能路灯还亮着,在渐亮的天色中像一串发光的珍珠。
她调整着呼吸节奏,耳边传来合作社自动化鸡舍的轻微运转声,混合着远处七叔公家那只总爱早起的公鸡打鸣声。
跑到村委会前的电子公告屏时,李青停下脚步擦了擦汗。
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梨生婚礼的倒计时:距离澳洲婚礼还有28天。
公告屏右下角实时显示着墨尔本的天气状况,15c的气温比青山村低了整整十度。她掏出手机拍下屏幕,准备待会儿发给王轱辘看。
\"李社长早啊!\"菌生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经过,车斗里堆满刚采摘的草莓,鲜红的果实上还挂着晨露,\"这批是要冷链发往上海的,我赶早送去分拣中心。\"
草莓的甜香在晨风中飘散。李青注意到少年手腕上戴着梨叶编的幸运绳,红绿相间的丝线已经有些褪色。\"梨叶呢?这么早就开始忙了?\"
\"在实验室调试设备呢。\"菌生咧嘴一笑,露出两颗标志性的虎牙,\"她说要把水培系统的数据手册全部翻译成英文,还找了澳洲来的实习生帮忙校对,好让那边直接使用。\"
跑完最后一圈,李青拐进合作社的早餐食堂。沈雅琴正在教几个澳洲来的实习生包包子,面粉沾在她精心修剪的指甲上。
李建国(李青父亲)戴着老花镜研究平板电脑,手指在澳洲牧场卫星图上划来划去,时不时做个标记。
\"妈,爸,早。\"李青接过厨师递来的热豆浆,瓷碗传来的温度恰到好处,\"王轱辘呢?\"
沈雅琴头也不抬地捏着包子褶:\"凌晨四点就去智能温室了,说是有一批嫁接苗要赶在发货前再检查一遍。\"她手腕一抖,一个完美的十八褶小笼包就成型了,\"这孩子,年纪不小了还这么拼命。\"
食堂的壁挂电视正在播放农业新闻,主持人提到中澳农产品贸易的新政策。李青三口两口喝完豆浆,抓起两个肉包子往外走。晨雾已经散去,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合作社的玻璃建筑群上,折射出七彩的光晕。
智能温室里的湿度比外面高出许多。王轱辘蹲在育苗床前,左腿伸直保持平衡,手里拿着放大镜检查番茄苗的嫁接接口。他穿着合作社统一的工作服,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灰白的头发乱蓬蓬地支棱着,像被风刮过的麦茬。
\"早饭。\"李青把包子递过去,\"这批苗子状态怎么样?\"
王轱辘接过包子咬了一大口,肉汁顺着嘴角流下来:\"成活率98%,比上批提高了3个百分点。\"他用袖子抹了抹嘴,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布朗先生凌晨发邮件说,他们那边温室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我们的苗子过去。\"
温室的自动喷淋系统突然启动,细密的水雾笼罩着两人。阳光透过水雾形成微型彩虹,落在王轱辘粗糙的手掌上。李青注意到他无名指上的婚戒已经有些磨损,银色的指环上布满细小的划痕,那是二十年农活留下的印记。
\"梨生刚视频了。\"王轱辘突然说,声音里带着几分不自在,\"Emily父母想提前一周见我们,说是要办个家庭聚会。\"
李青心跳漏了半拍。她蹲下身假装检查幼苗,掩饰突然涌上的紧张:\"你英语课学到哪课了?能应付得来吗?\"
王轱辘得意地从口袋里掏出单词本,封面上用中英文歪歪扭扭写着\"婚礼必备100句\"。李青翻开内页,发现每句英文下面都标着拼音注释,还有王轱辘自创的象形符号帮助记忆。比如\"thank you\"旁边画了个竖起的大拇指,\"beautiful\"旁边画了朵小花。
\"昨晚跟梨叶视频学的。\"王轱辘指着一句\"thank you for raising such a wonderful son\",下面的拼音标注是\"三克油 佛 瑞星 萨吃 啊 万得佛 桑\",旁边还画了个小人和一面澳洲国旗。
李青噗嗤笑出声,笑声惊飞了温室顶棚上的麻雀。王轱辘也跟着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阳光下的麦浪一样舒展开来,在黝黑的皮肤上刻下深深的沟壑。
上午十点整,合作社召开全员会议。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除了青山村的村民,还有三个澳洲实习生和几位省农科院的专家。大屏幕上分屏显示着梨生发来的牧场平面图和青山村的全息地图,两个截然不同的农业景观隔空对话。
\"根据气象数据,澳洲现在正值旱季。\"菌生指着屏幕上的降水分布图,红色区域显示着干旱预警,\"我们的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帮他们节约40%的用水量,正好解决他们的痛点。\"
梨叶接过激光笔,栗色发梢间的澳洲国旗发卡在灯光下闪闪发亮:\"这套系统的核心是这些土壤传感器网络。\"她切换画面,显示出指甲盖大小的黑色器件,\"每个传感器都能实时监测十项指标,数据直接上传到云端,我们的技术员在这里就能远程诊断。\"
李青注意到女儿说话时下意识摸着发间的发卡。这个曾经见到生人就躲在她身后的小姑娘,现在能流利地用中英文交替讲解技术细节,偶尔还会纠正澳洲实习生的专业术语发音。
\"运输方案需要再确认。\"王轱辘敲了敲桌子,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二十吨设备走空运太贵,海运又怕延误婚礼。\"他转向物流部的负责人,\"老张,最快的那班船要多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