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道教尸解仙
紫气东来黄貔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章 道教尸解仙,丝路诡途:甘肃探灵笔记,紫气东来黄貔貅,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洞窟内部比他想象的要深邃,手电的光只能照亮眼前数米的范围,更深处则是一片化不开的浓墨。
他的目光在粗糙的石壁上飞速扫过。
这里的壁画大多已经剥落,残存的色彩也黯淡无光,勉强能辨认出一些佛陀讲经、飞天舞乐的画面。
但这并不是他要找的地方。
按照“往生咒”罗盘上那些符文的指向,真正的核心,在更深处,一个不为人知的密室里。
他仔细辨认着石壁上那些看似天然形成的纹路,将它们与脑海中记忆的符文路径一一对应。
终于,在一处不起眼的角落,他停下了脚步。
眼前是一面看似完整的石壁,但上面的几条裂纹,却与罗盘指引的最后一个符文的形状,完全吻合。
慕容澈伸出手,在那几条裂纹上用力一按。
“轰隆隆……”
沉闷的机括声响起,石壁缓缓向内开启,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
一股比外界浓郁百倍的陈腐气息,从通道内喷涌而出,带着千年古墓特有的阴冷。
他没有丝毫迟疑,侧身钻了进去。
通道的尽头,是一间约莫二十平米的石室。
石室中央,是一座由整块青石雕琢而成的石床。
床上,并排躺着三具尸体。
那并非寻常的尸体,而是三具保存完好的干尸。
他们身上穿着早已褪色的赭黄色道袍,皮肤干枯蜡黄,紧紧地贴在骨骼上,宛如三具被抽干了所有生命力的木雕。
手电的光束,缓缓扫过他们的胸口。
那里的衣物早已朽烂,露出干瘪的胸膛。
每一具干尸的胸口皮肤上,都用一种不知名的颜料,分别刺着一个触目惊心的篆字。
金。
木。
水。
慕容澈的呼吸,在看到那三个字的瞬间,彻底屏住了。
他的视线缓缓上移,落在石室的墙壁上。
这里的壁画,与外面那些描绘佛国盛景的截然不同。
画风诡异,线条扭曲,用色是刺目的朱砂与浓黑。
第一幅画,描绘着一个道士将自己的魂魄,从天灵盖中抽出,封入一只古朴的银镯之中。
第二幅画,道士的肉身被放入悬棺,悬挂于峭壁之上,下方是跪拜的信徒。
第三幅画,他的肉身千年不腐,而他的魂魄,则在夜间离开银镯,附身在一个路人身上,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
壁画的下方,用朱砂小字写着四个大字——尸解成仙。
慕容澈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脊椎沟里炸开,浑身的血液都像是要冻结了。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石床前的一张石质供桌上。
桌上空无一物,只有一本封皮已经发黑的线装古籍,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等待了千年。
他颤抖着伸出手,拂去上面的积尘。
四个古朴的篆字,映入眼帘。
《五龙山志》。
他翻开书页,泛黄的纸张脆弱得仿佛一触即碎。
书中的字迹是用毛笔书写,笔力遒劲。
“明嘉靖年间,有方士封辰星,入主五龙山,修长生之术。其法诡谲,窃人气运,炼魂为器,以求肉身不灭,谓之‘尸解’。此乃邪术,为天道不容。山中道众察其异,合力将其镇于悬棺,封其三魂于金、木、水三器之中,永世不得超生。”
“然其怨念不散,魂魄化为地缚灵,附身于过往司机,诱其亲友至此,欲寻五行俱全之替身,破印重生……”
看到这里,慕容澈的手剧烈地一抖。
书页上,赫然画着一只银镯,一只金锁,还有一方看不清材质的木印。
那银镯的样式,与红衣女尸手腕上的,一模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