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的曼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章,洛杉矶的曼玲的新书,洛杉矶的曼玲,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去年我报名了半程马拉松,出发前特别焦虑,总想着一定要跑进两小时。起跑时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看着身边跑者一个个超过我,心里越来越慌。跑到10公里时,小腿抽筋瘫在路边,眼泪差点掉下来。
这时候,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慢跑着停下来问我:“姑娘,要搭把手吗?”原来他每年都参加马拉松,不为名次,只为享受跑步的过程。大爷陪着我慢慢跑,教我调整呼吸,还指着路边的梧桐树说:“你看,这棵树去年还没这么茂盛呢。”
最后我们用了将近三小时才完赛,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超越不是和别人争分夺秒,而是和自己和解。就像那棵梧桐树,它不会和其他树比谁长得快,只是默默扎根、抽枝,在属于自己的节奏里成长。
四、超越的答案,在生活的褶皱里
现在的我,依然会羡慕别人的成就,但不再盲目追赶。我开始享受每天早起半小时读书的时光,看着书页间夹着的读书笔记越来越厚;开始尝试下班后去学油画,虽然画的向日葵歪歪扭扭,却让我忘记了工作的疲惫;也会定期和朋友聚会,听他们吐槽生活,分享那些“没那么成功但很真实”的瞬间。
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其实都是在超越——超越那个焦虑、急躁的自己,超越社会定义的“成功标准”。就像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写的:“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
下次当你又陷入“超越焦虑”时,不妨停下来看看:你超越的,是真正想要的自己,还是别人眼里的期待?也许我们都该学会,把“超越”变成一场温暖的自我对话,而不是冰冷的比赛。毕竟人生这场马拉松,没有裁判,没有终点,最重要的是,你在奔跑的路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