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日人入缅
朴学圣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4章 日人入缅,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朴学圣使,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掸邦高原作为孟族、克钦族、掸族的传统活动区域,本身缅人的数量就相对较少。三十多万大军在这里耗费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清除完缅人,这样的行动速度让辛栋感到非常失望。他坚信,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不仅会拖延整个战争的进程,还可能给大和人带来更多的损失。
接到分兵命令的伊达秀忠不敢有丝毫怠慢,他立即与毛利就隆、许松、郭平安、真田信政等主要将领密谋商议。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最终决定按照辛栋的指示进行分兵,以提高作战效率,尽快完成对缅甸的占领。
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三十多万大和兵已经初步掌握了对付游击队和丛林战争的诀窍,分兵自然是应有之义了。
八个军的大和人,以推土机的作战方式,一路碾压过去,沿途中的所有缅人游击队活动区域,遭到了大和人的强有力的破坏。
这些大和人,在缅族的传统势力范围里,无师自通的采取了,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让那些躲入深山老林,侥幸躲过一劫的缅人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发现家乡已经成为了一片焦土,欲哭无泪的他们不知道会是什么一副表情。
七月,当这些大和人赶到了明军和缅军的交战前线,并顺利的接管了防区之后。
他们决定兵分四路,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将东吁王朝的首都阿瓦团团包围起来。
首先,伊达秀宗率领着他那训练有素的第四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从东吁出发,一路向北挺进。他们的目标明确而坚定——直指阿瓦,那座象征着缅甸权力核心的城市。与此同时,蜂须贺忠英的第三军作为伊达秀宗的有力辅助,紧紧跟随其后,为这场北进之旅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其次,毛利就隆的第六军则如同一支锐利的箭头,从掸邦高原出发,一路向南疾驰。他们的任务是清剿缅族人活动的区域,将这片土地上的敌人彻底清除。浅野长治的第五军则作为毛利就隆的得力副手,与之并肩作战,共同完成这一艰巨的使命。
而许松的第七军则肩负着另一个重要任务。他们以果敢和决心,同样从掸邦高原出发,一路向北绕道腊戌。这个战略行动旨在绕过敌人的防线,与其他几路大军在阿瓦会师,形成一个强大的包围圈。真田信政的第九军作为许松的有力支援,一同踏上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最后,郭平安的第八军和前田利常的第十军则留在原地,展开剿匪作战。他们的任务是为三十多万大和人在缅甸开辟一块安全的生存空间,让这些远离故土的人们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
这四路人马,各自肩负着明确的任务,紧密配合,形成了一个无懈可击的作战体系。这种分工明确的战略布局,不仅彻底解放了在缅明军的手脚,更使得大和兵在前开路,本土明军在后面收拾残局的作战模式得以顺利实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