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共赴国难
朴学圣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3章 共赴国难,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朴学圣使,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启十七年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却是一个充满困难的年份。全年的财政赤字再度攀升至顶峰,达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千五百亿元!这无疑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光为了支撑移民,朝廷便支出了三千亿元。相当于说,在每个移民身上,朝廷需要支付的成本是一万五千元,折合成白银是十五两。这还不包含荒芜的耕地,欠收的田、盐、商、矿等税。
三十三岁的朱由校苍老了许多,他的两鬓出现了些许白发,这一年对他来说是煎熬的。
每个月各省上报的迁徙途中死亡百姓的人数,逐渐让他麻木。可他还是强迫自己,强迫年仅十一岁的皇太子朱慈炜领着弟弟妹妹,每日放学之后必须到乾清宫翻阅这些血淋淋的奏章。
他要给这些锦衣玉食的皇子、公主们知道,天下是朱家的,但同样也是万万黎民百姓的。
朱家皇帝失德,便会被天下臣民唾弃,亡国之君和亡国之皇室,谁也不能幸免于难。
教育是沉痛的,起码,在朱由校面前,十五位皇子、公主,被无数这样的奏章吓得,那是痛哭流涕。
不光如此,休课时间里,朱由校还带着他们去通州、天津、让他们亲眼目睹百姓的生存现状。
天启十七年(1637年)九月,皇太子携兄弟姐妹十五人上书要求免除他们的所有俸禄,朱由校允了。
同月底,由内阁首辅洪承畴领衔,满朝文武百官上书要求免除他们全年的俸禄,奏章被留中。
十月初,文武百官再次上书,被朱由校驳回。
月底,数十个省份官员联名上书要求减免他们的全年俸禄,再度被朱由校驳回。
十一月,全国十余万官员、退休官员集体上书要求捐献他们的俸禄,这次朱由校允了。
官员:......
十二月:京军都督府左都督张维贤上将、陆军都督府左都督熊廷弼、海军都督府李旦上将联名上书,代表全军一百八十万军人(三十万海军),捐献半数军饷。
结果,这份奏章被驳回,三位老臣均被请去上书房喝了两个时辰的茶。
文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