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圣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8章 解决土地矛盾的办法(2),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朴学圣使,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熊廷弼和周永春这两个人选究竟该如何取舍,对于朱由校而言,这个问题压根儿就不存在任何困扰。真正让他感到棘手的难题在于,应当派遣何人去与熊廷弼通力协作、共同抗敌。就在此时,一个名叫吴阿衡的人走进了他的视野。此人乃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出身,曾经担任过山东历城的县令,而今则是都察院中负责监察两湖地区事务的御史。

想当年,吴阿衡在历城县令任上时,深得全城百姓的信赖与拥护。面对来势汹汹的白莲教势力,他智勇双全,巧妙地设下伏兵,最终成功击溃敌军,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由此可见,这位吴大人不仅具备卓越的练兵才能,懂得如何有效地筹备军用物资等后勤保障工作,还精通军事防御工事的构筑以及各种战阵战术的运用,可以说是一名文武全才型的官员。

尽管直接将吴阿衡从省御史这样的职位迅速擢升到巡抚这一要职,其晋升速度快如火箭一般令人咋舌,但“不拘一格降人才”向来就是朱由校所秉持的用人理念。而且,在实际行动当中,他也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着这一方针政策。

正因如此,在天启四年初春之际,顺利完成工作交接的周永春凭借着赫赫战功,得以荣升为太仆寺寺卿这一高位,而原本的两湖省御史吴阿衡,则有幸获封辽东巡抚这一重要职务。

新任辽东巡抚吴阿衡肩负着极其艰巨而重要的使命前往辽东。他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与熊廷弼紧密合作,将辽东军一系的将领们全部软禁起来,并深入调查宽甸之战以及辽东军兵败的详细情形,然后共同商讨应对之策,决定哪些人应当严惩乃至处决。

与此同时,吴阿衡还必须彻底弄明白一个关键问题:辽东军究竟是否依然值得朝廷信赖?倘若事实证明这支军队已无力再战,那么朝廷就不得不认真考虑将其整体迁移至别处,甚至直接予以裁撤。毕竟辽东军的军饷相当丰厚,二百年来辽东百姓大量开垦的田产几乎都落入了辽东将领们的手中,这一点即使是皇帝朱由校也心知肚明,如果他需要解决内地百姓的土地矛盾,这些田产他就必须全部收回。

为了给予吴阿衡充足的支持和后盾,经过长达三年精心编练而成的新军,共计六个师五万名士兵已然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奔赴辽东前线。这些新军堪称朱由校一直以来视若珍宝、不舍动用的战略总预备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第五师和第六师顺利完成学业之后,这五万人能不能在前线为朱由校争口气,打出新军的威风,就是很值得玩味的一件事了。

拥有了整整三年练兵经验的朱由校,心中逐渐萌生出一个大胆的计划——着手对京营展开新军化的全面改编。但这一切都将要看新军六个师能否打出点名堂,如果打输了,那么朱由校赖以维系的所有政治改革就会遭到反噬。如果打赢了,国内一切反动势力都将进入蛰伏期,全国各地的改革推进将再无阻力。

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校将全国普查放在了天启四年的原因,如果没有战功在手,地方政府的扯皮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他能将巡抚、知府、和知县撸个遍。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些真正做事情的吏员、里长是他根本无法伸手触及的到的。

这个时候,琉球发来的捷报,让朱由校不由得大喜。

一方面,在琉球的明军以三百对三百军舰,以六千陆军对一万陆军,仅伤亡了三百人,全歼了来犯之敌,彻底打疼了非常有攻击性的萨摩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史前新纪元:最强玩家崛起

爱吃想吃的

港综:狼人系统助斑斓虎夺东星

星语轻尘

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

甘与子同梦

无灯夜话

半水先生

甩掉拜金女后,从此身边美女无数

映照世界

上方出马仙

上官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