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西南之光——朱燮元(3)
朴学圣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9章 西南之光——朱燮元(3),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朴学圣使,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燮元并未在成都多做停留,稍作休整后便马不停蹄地展开下一步行动。此前,他成功招降并消化吸收了数万名敌军士卒,如今这支庞大的力量已成为他手中可信赖的战力。与此同时,他还亲自率领着一个营五千兵马,以及多达上万人的运输物资的民夫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着遭受严重兵灾的泸州和叙州两府进发。
要知道,这场由奢崇明所领导的叛军之乱,在蜀东大地肆虐长达十个月之久。他们如蝗虫过境一般,给当地百姓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灾难与伤痛。尤其当秋收来临之际,正值叛军势力最为猖獗的时候,包括成都、重庆、泸州、叙州在内的四个府及其下辖的数十个县城无一幸免,均遭受到了叛军猛烈的攻击和摧残。无辜的百姓们或死于战乱,或流离失所,伤亡人数不计其数。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将近整整一年艰苦卓绝的平叛战争,大部分地区终于得以重新回到朝廷官军的掌控之中。来自蜀王、湖广以及陕甘等地源源不断的生活物资也通过各种渠道陆续运抵,这些及时到来的援助物资将不会影响到百姓们今年的春耕生产。只可惜,本就地域辽阔但人口相对稀少的四川,历经此番浩劫后,人口数量更是急剧减少,使得这片土地显得愈发荒凉与萧条。
朱燮元此次的赈灾行动绝非仅仅局限于简单地运输物资而已。每抵达一个地方,他都会深入了解当地的情况并迅速采取行动来重建当地的政府机构。若该地的知府和县令不幸殉国或潜逃无踪,朱燮元便会当机立断,从同知、通判以及推官当中挑选出合适的人选暂时接替知府之职;而对于县令一职,则会委任县丞或者主簿暂行代理。然而,倘若这些关键职位皆已无人可用,朱燮元则会从随行人马中的官员里仔细甄别,择优选取填补空缺。
面对那些胆敢追随奢崇明一同反叛作乱的土司们,朱燮元更是丝毫没有手软留情。他果断且坚决地下达命令,即刻解除这些土司所担任的官职,并将他们连同其家属一并押送前往成都受审问罪。不仅如此,朱燮元深知土地对于百姓生计的重要性,于是他下令把原先属于这些土司所有的田地按照人口数量公平合理地分配给当地的土民和汉民。
在分田之后,朱燮元并没有就此止步不前。他深知要想真正稳定民心,必须让民众清楚知晓朝廷的最新政策。为此,他特意安排人手深入民间,广泛宣传朝廷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关怀措施,确保每一个土民都能深切体会到皇恩的浩荡与温暖。
就这样,伴随着朱燮元不辞辛劳地一步步前行,各地的维稳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推进并且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贯彻落实。尽管他事必躬亲,这种亲力亲为的方式使得整个工作进程较为缓慢、效率相对低下,但是却有效地杜绝了底层官员借机徇私舞弊、谋取私利的可能性,从而保障了赈灾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衷心拥护和赞誉。
得到了田地的百姓们一个个激动万分,心中充满了对那位六旬总督大人的无尽感激之情。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皇帝高高在上,远在京城,如同天边遥不可及的星辰,他们根本无法亲眼目睹皇帝的尊容。然而,这位和蔼可亲的总督大人却真真切切地站在了他们眼前,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给予他们温暖和依靠。
为了表达内心深处的敬意和谢意,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齐心协力为这位总督大人建造了一座座庄严肃穆的生祠。每逢重要节日或是喜庆时刻,人们都会纷纷来到生祠前,虔诚地跪地叩头,献上最诚挚的祝福和敬仰。那袅袅升起的香烟,仿佛是百姓们心中对总督大人的赞美之歌,在空中久久回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