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政委制度试点(4)
朴学圣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章 政委制度试点(4),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朴学圣使,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仅如此,叶向高内心深处其实也好奇不已,想要亲眼见证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求变之路到底能否行得通。对于这位历经风雨的大臣来说,此时的他深知自己所能做的唯有尽力协助皇帝把握好改革的分寸和尺度,确保这条道路不会偏离正轨。
正因如此,后世对于东林党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在早期阶段,东林党人的一心为公之心确实无可挑剔,那种为国为民的赤诚之情令人钦佩。只不过,他们对待朝政的态度或许过于理想化,未能充分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种种困难和复杂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泰昌帝时期开始,一直到天启帝在位期间,东林党逐渐在朝堂之上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二的重要职位。这种压倒性的优势使得东林党成为一股极为强大的政治势力,但同时也使其深陷于庞大的利益纠葛之中。渐渐地,东林党被这股雄厚的利益集团所挟持,身不由己地沿着一条偏离初衷的道路越走越远。
如今的格局则是,东林党与帝党各占一半,帝党崛起之势有些势不可挡,在朱由校的一番连削带打的攻势下,东林党的势力比万历年间可是小了不少,自然与权倾朝野的前世更加无法相提并论。别看阁臣中他们占得了三席,达到了五分之三的绝对优势,但叶向高看到的则是,六部、都察院、六科、五寺、詹师府等十九个重要部门中,东林党为首的部门仅剩下都察院和六科,势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如果再不向皇帝靠拢,终有一日东林一系将被排挤出朝堂,到那时,才是东林一系的末日。
人间清醒的叶向高绝不想这等事情发生,别看仅是一个晚上的短暂时光,但是他对皇帝这几个月来的行为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表面上他厌恶东林系,但根本上他厌恶的是所有夸夸其谈的官员。这从他提拔的孙承宗、徐元启、李汝华、袁可立就可见一斑。这些人都是实干的人,如果假以时日,等皇帝对朝政熟悉到一定程度,将会有更多实干家被抬入朝堂。到那个时候,别说东林党,就是现在的帝党部分官员都将会被淘汰。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有心将这三百举人请入京城,说明了他认可这些人的。只不过这些人还达不到皇帝的要求,所以被扔进军营。至于皇帝到底如何使用这些人,使用到什么程度,除了皇帝,谁也不清楚。
那就让这些改革的先锋先去试探下皇帝,就算这三百人默掉了,江南别的不多,读书人贼拉多,再拉起几百号人重开东林书院也不迟。何况这种干掉读书人的先例,皇帝肯定也不想开。
叶向高一副一心为公的表情,抬头向皇帝说道:“臣知陛下一番苦心,这些学子虽然是东林书院的学子,同样的,他们也是皇朝子民,对于他们就任指导员一职,臣认为可以一试。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臣相信他们能经受得住陛下的考验,成长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而如果政委制度确实可用,臣觉得未来可推广至全国,相信陛下会发掘更多人才为朝廷所用。此乃善政之策,臣附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