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的古源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5章 尸谏疑云,不第河山,南沙的古源天,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监外突然传来嘈杂声。陈砚秋将铜镜塞回尸身下,正撞见几个太学生抬着新冰鉴进来。为首的少年靴底沾着金明池特有的青藻,腰间却挂着墨池会的三环玉佩。趁他们更换冰鉴时,陈砚秋摸到被换下的旧鉴——内壁用血画着《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里的\"移灾符\"。
暮色渐沉时,陈砚秋撬开灵床下的青砖。砖下埋着个骨灰坛,坛内混着七色土——与崔月隐验命堂里的一模一样。但坛底还沉着块龟甲,上面刻着楚星河最后的推演:\"春分日,文曲陨,北斗成。\"龟甲边缘的裂痕正好穿过陈砚秋的生辰八字。
夜雨敲打窗棂时,楚星河的尸体突然发出嗡鸣。陈砚秋掀开锦衾,发现尸身的七窍正在喷射磁粉——这些粉末在空中组成本届春闱的录取名单,每个名字的笔画都是由骨针痕迹拼成的。最骇人的是\"陈砚秋\"三字正在缓慢消融,取而代之的是韩似道幼子的姓名。
\"尸变!\"守夜人的尖叫划破雨夜。陈砚秋回头看见楚星河的尸体直挺挺立起,胸腔里传出《锁院赋》的吟诵声。他扑上去按住尸身,却发现死者的肋骨内侧刻满星图——最新添的标记正是昨日\"荧惑犯文昌\"的天象。
三更的梆子声传来时,尸体突然爆裂。飞溅的骨片钉在墙上,每片都刻着《篡命星术》的符文。陈砚秋的银簪从碎骨中挑出第四颗蜡丸——这颗蜡丸竟是用状元笺包裹,展开后是半张《黜龙簿》的残页:\"凡尸谏者,必留三魂于蜡丸。\"
雨停的刹那,钦天监的浑天仪突然自行转动。陈砚秋追着仪器的指向冲到庭院,看见楚星河破碎的尸骨正泛着靛蓝幽光——这些光点在空中组成北斗七星,而\"文曲星\"位置的光团正朝他眉心疾驰而来。
最后一颗蜡丸在怀中发烫。陈砚秋捏碎蜡衣,里面是楚星河用眼睑皮肤写的绝笔:\"韩氏已备好第八根骨针,春分夜取汝玉枕骨。\"字迹下方粘着片带血的铜屑——正是从太史局浑天仪上刮下的碎片,边缘刻着辽国南京道的坐标。
五更的晨雾升起时,陈砚秋肋间的七条血线突然灼烧起来。他撕开襕衫,发现伤痕延伸出的光丝全部指向北方——那里,七具青铜棺材的虚影正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