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春生卷:紫金山下灵根现(3)
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卷 春生卷:紫金山下灵根现(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忽然间,陵墓前的石供桌上泛起水光,水面浮现出太子朱标施粥的幻象。李时珍看见古代灾民接过的粥碗里,竟漂着几片太子参,而灾民食后,身上的病气化作青烟,被参草吸收后凝成一颗颗光点,升上夜空成为星辰。他这才明白,为何太子参专补虚劳,原是承载了太子的仁德之气,能将人间疾苦转化为天地正气。此时草叶上的露珠纷纷坠入他的药篓,在底部聚成\"仁德\"二字,每笔都由无数细小的参根组成。
季春的最后一缕春风掠过紫金山时,李时珍看见太子参的种子如蒲公英般飞起,每粒种子都裹着层金光,上面刻着\"生\"字的不同写法。他知道,这是天地借草木传递的生机密码——从初春的微温到季春的温煦,太子参用整个春季演绎着\"少阳春生\"的天道,而人体的脾胃之气,也当如这灵草般,随春阳渐盛而缓缓升发,不可骤补,不可妄泄,唯有顺其天性,方能得天地造化之妙。此刻他药篓里的太子参样本,正与紫金山的母株遥相呼应,在晨光中泛起仙药特有的宝光。
春生卷结语
夫春气者,天地之仁也。当东风解冻之时,李时珍于金陵紫金山下遇太子参,恰如青阳之气遇草木之灵。此草得木火之温而不燥,禀土金之润而不腻,水液含其中,五行藏于内,实为天地以五运六气为方、太子仁德为引,炼就的中和之药。观其生长:逢春而萌,应少阳升发之性;生于帝陵,合人伦仁厚之德;功调脾胃,顺后天之本生化之机。此乃草木含天道,药物贯人伦,天人合一之妙,尽在这寸许草根之中。
春生卷赞诗
《紫参赋》
紫金山麓晓烟轻,太子陵前灵草生。
根似童拳承木德,味如晨露带春情。
五行炼就中和性,六气涵成补益精。
本草纲目书异迹,从此人间有圣名。
注:诗中“童拳”喻太子参形似孩童手指,“木德”应春生之气,“五行六气”暗合药理,尾联点明李时珍着书传名之意。
夏长卷预告
话说春阳渐盛,太子参已承木火之气而繁茂,然夏日骄阳炙烤,暑湿当令,此草又将如何应乎天道?且看李时珍于盛夏时节,见太子参叶下生珠、根中藏水,竟悟其“以润制燥、以清解暑”之妙用。更奇者,夏日太子参遇雷雨而茎秆摇曳,与人体心脉相感,竟能调和暑热伤气之证。欲知此草如何在夏长之时,展其养阴生津、清暑益气之能,且看下一卷《夏长卷:骄阳炙烤药性明》,揭秘火运时节,太子参与人体心脾的阴阳玄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