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5章 去国子监报到,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姜禾,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更需要结合夏朝的制度,现任皇帝的用人理念,从而强调‘独断决策’和“专用权臣”的合理边界。

破题思路在脑中形成脉络,沈淮很快就整理好腹稿。

“师伯,此题的核心在‘事同而功异’,这四件事,看似相同,实则关键点在“时”与“人”。

晋武帝能灭吴,皆因吴国政权腐朽,而晋恰好兵强马壮,且时机已成;苻坚失败,只因统治的北方未稳,他便急于出兵,不占天时。

齐桓公重用管仲,因知其贤才且能制其权,故成霸业;燕哙重用子之,却被‘禅让’虚名迷惑而将实权交出去,导致国乱。

在晚辈看来,事情成败,不能以‘独断决策’’或“专任权臣”来定论,需国君明于“时势”,审于“人谋”,方能通途而殊功。”

李祭酒听言,只是轻轻点了下头,没说好也没说不好,而是继续提问,“《尚书》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则欲化宏图为实景,必不驰空想、不骛虚声。

沈师侄怎么看?”

咦?

这个问题,怎么这么耳熟呢?

沈淮想了想,很快发现类似问题,以前在县学上课的时候,李教谕曾给他们讲过,夏朝官吏尚实务之风。

朝廷不养闲人,更不会养无能之辈。

强调务实精神。

“师伯,我朝官吏尚实务之风,不骛虚言,不废实事。《尚书》之言如耕稼之道。

晚辈出身农家,知晓粮谷满仓非空想可得,需春播、夏治、汗浸垄亩之辛劳方有秋之收获。

士人治世,当如犁田,志为种,勤如耕,不驰空想方见稻粱丰。”

李祭酒笑笑,“答的还行,去一旁将其写成文章呈上来再领这彩头吧。”

沈淮:“……”

彩头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去吧,为师与你师伯还有事相商。”

然后,沈淮被人带去书房。

厅中,只有谢道珩和李祭酒二人。

先前伺候的下人,已经守到门外了。

“师兄,我这弟子如何?”

“你想听实话还是假话?”

谢道珩坐直了身子,“自然是实话。”

“既然如此,那我便实话实说,你这弟子,虽非旷世奇才,若要跻身二甲前列,加把劲问题不大。

若要问鼎状元,恐非易事。”

沈淮非旷世奇才这点,谢道珩知道。

“师兄只说恐非易事,而非不可,那便说明还有机会。”谢道珩起身作揖,“还请师兄相助。”

李祭酒把人扶起,好奇道,“是何缘由,让你起了收徒之心?”

谢道珩没有直说,而是将自己当年在青萍县学提问沈淮之事讲了出来。

“好一个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师弟莫不是被这句话给打动的?”

“非也。”谢道珩轻轻摇头,“我到青萍时,沈淮已通过院试,在那个地方,他的确出众,可对我等而言,并非绝世天才。”

“那你看中他哪点?”

“具体看中哪一点,我也说不上来。”

“……”

“总之呢,我这个徒弟,相貌好,品性好,学问好,有孝心,我哪哪都满意,我现在对他只有一个要求:三年后夺取状元之位。”

谢道珩说着,拿出沈淮以前文章,“师兄先看看这些再做决定也不迟。”

厚厚的一沓。

有县学时期,平时功课所写文章和夏考、岁末考文章。

有冲刺乡试时所作文章和乡试文章。

李祭酒先看县试时期的。

平时的文章,写得不错但惊艳不足。

而好文章的水准:是初看眼前一亮,读完记忆尤深。

李祭酒一目十行,看得飞快。

没多久,他就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沈淮每到岁末考,总能超常发挥。

乡试亦是如此。

不论诗赋还是策问,到了考场总能超水准发挥。

若平时能发挥出八分,那么到了考场便能发挥到九分半,灵光乍现的观点,往往新颖且独特。

起初,李祭酒以为是偶然。

细看之下,才发现并非偶然,而是逢考必有。

这种能力,亦可称之为‘运’。

是一种神奇的存在。

“师兄,如何?”谢道珩见李祭酒看得差不多了,问道。

“可以一试,但……”

“师兄不妨直说。”

“你确定了,沈淮就是你唯一的弟子?”

谢道珩郑重点头,“确定。”

“好,看在他是你唯一弟子的份上,我便给他一次机会,若他能连续评优三次,我便应你所求,如若做不到,那便爱莫能助了。”李祭酒强调道,“我只给他三个月时间。”

“多谢师兄。”谢道珩再次起身作揖。

这时,沈淮的文章也写好了。

他将文章递给李祭酒,“请师伯过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小道土阿木

隋杨中医

洪荒之我是一只狐狸

光明礼赞

大婚当日自灭满门,我以饕餮证长生

烟火巡城

叔叔你这么像我,可以做我爹地吗

小纤纤

渣男嫌我穷,我转身种田发财忙

复香

我的识海成了内世界

随风消逝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