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木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3章 百艺盟丹殿,玄青录,千木啊,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炀听完韩猛关于百艺盟仙城的叙述,眉头轻蹙,眼中闪过一抹沉思之色。
“既然弊端如此明显,百艺盟为何不设法更改?强扭的瓜,终究不甜。”他转头看向韩猛,语气中透着几分不解与疑惑。
韩猛闻言却是朗声一笑,摇头摆手道:“杜道友此言虽有道理,但你小瞧了百艺盟那群老狐狸。他们不是没想过法子,只是根本没打算退让,反倒另辟蹊径——直接选择‘开放传承’。”
“开放传承?”张炀眉梢微挑,显然对这个说法有些意外。
韩猛点了点头,声音低了几分,语气中却多了几分深意:“不错,只要愿意加入百艺盟,立下天道誓言,承认其统属之名,便可获得正式身份。自此,便能接触他们各殿所藏的丹方、符箓、炼器之法,甚至那些流传至今的上古秘术。”
“这可不同于以往那些‘挂名修士’——那种人更像宗门供奉,每年交点丹药法器,混个身份就了事了。而如今的模式,却是实打实地纳入门墙,视作真正弟子。”
说到此处,韩猛神色也不由凝重了几分:“你可知此举在修真界激起了多大波澜?尤其对那些无背景、无宗门,却在丹道、符道、器道上有不凡天赋的散修而言,如今他们终于有了名正言顺踏入属于自己的修道大门。”
张炀闻言,眼中露出一丝恍然,轻轻点头。“原来如此……百艺盟这是意图走‘宗门化’之路,以此壮大自身根基,同时逐步掌控灵州与玉州的修道命脉。”
韩猛咧嘴一笑,朝他竖起大拇指:“道友果然聪慧,一语中的。”
张炀略一思索,又问道:“那像玉华城这类仙城呢?如今又是何种情况?难不成那百艺盟还关注着这类仙城?”
韩猛耸了耸肩,随意摆了摆手,道:“这类仙城表面上仍挂着‘丹殿管辖’的名头,可实际上,常年居于其中的,多是些与百艺盟关系密切的附属家族与衍生势力。”
他语气一转,笑意中透出几分讥讽:“说得直白些,不过是百艺盟的边角余脉罢了。要么是丹殿、炼器殿某位大修门下的族亲门人,要么就是百艺盟为了扩张,亲自扶持起来的修仙小族。”
“这些家族资质平平,实力有限,却胜在一个‘忠’字。百艺盟也乐得网开一面——不仅允许他们长驻仙城,还一颗灵石都不收,不问贡奉。”
张炀闻言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不收灵石?”
韩猛点了点头,语气肯定:“对,分文不取。你想想看,若非这等特殊待遇,他们怎能安然立足于一座仙城之中?虽然这类仙城比不得其他仙城那般繁华,但能够被丹殿看中的地方其灵气自然是充沛之极的。”
“百艺盟算盘打得精,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干脆把自家那帮子边缘势力都安排到了这些旧日仙城里,既能让花费巨大的仙城有所用处,又能收拢麾下人心。说是‘废城重用’,倒也不为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又带了点玩味儿:“不过你可别小瞧这些‘边角料’,说不定其中哪位修士,正好能搭上了百艺盟之中某位大人物的线。于是,许多想攀附百艺盟的修士便常年驻足此类仙城,打探消息,伺机拜会。”
说到此处,韩猛忽然叹了口气,语气中多了几分回忆与感慨:“当年我为了寻求炼器之道上的禁制之道,远赴灵州,只为拜见一位擅禁制炼器的炼器大师,便在那边的一座边缘仙城中住了小半年。如若不是不喜欢束缚,韩某有时候也当真想直接拜入百艺盟门下呢。”
韩猛说完,张炀疑惑问道“既然百艺盟横跨两州之地,韩道友为何不在玉州拜访当地的炼器大师?反而要远赴灵州?”
韩猛先是诧异,之后又是一长叹道“杜道友有所不知,百艺盟虽然是一整体,但是却分为两股势力。玉州这边是百艺盟之中的丹殿执掌。灵州那边却是百艺盟之中的炼器殿执掌。而玉州这边以炼丹术繁盛着称,炼丹师众多;而灵州则恰恰相反,乃是炼器盛行,名匠辈出。”
“整个百艺盟,除了丹殿与炼器殿执掌一州外。其他的像是符殿、阵殿,傀儡殿等。都分别穿插在两州之中。虽说都隶属于百艺盟旗帜之下,但各自为政,互有竞争。”
张炀听到此处,心中逐渐明朗,眉梢微挑,若有所悟。“原来如此,没想到百艺盟竟是如此架构,既有丹殿、炼器殿这些核心势力,也有诸如符殿、傀儡殿这般旁支分流……看似一体,实则各守其土,各有发展。”
他感叹一声,忽然来了些兴致,眼中闪着玩味的光芒,笑着调侃道:“那这玉华城,岂不是炼丹师极多?关于炼丹术的典籍也极多咯?”
韩猛闻言大笑,颔首回应:“玉华城虽然没有其它仙城那般繁华,但因与丹殿那层关系,此地的炼丹师的确远比其他仙城多得多。少说也有十余位正式的炼丹师,这还不算那些半路出家的炼丹师以及周遭小势力派来修习炼丹术的炼丹师。”
他顿了顿,语气略带几分无奈:“不过嘛,真正称得上‘大师’的炼丹师,却极少会留在这里。他们一旦技艺有所成,便会被丹殿召回,或是在丹塔之中潜修,或自愿奔赴玉州之中的其他大型仙城驻扎。”
“至于你说的丹道典籍嘛……”韩猛耸耸肩,笑着补充道:“倒也不算太少。但说实话,大多都是寻常入门之法,像什么《灵药图解》《灵丹配比录》之类的,传阅极广。至于那些真正价值连城、可助修士增加炼丹成功几率的上乘丹诀……那就得看机缘了。”
张炀恍然。随后,一行人缓步踏入玉华城。缴纳入城费用后,张炀等人已然身处城中。举目望去,便可感受到一股浓郁的灵气扑面而来,较之外界竟是浓厚了几分。
街道两旁,坊铺林立,皆悬挂着古朴的丹炉标志,丹香缭绕,若有若无地在空气中弥散开来,使人心神一阵宁和,仿若连思绪也随之变得清明。街上行人来往,多为修士,其中不少身着火纹丹袍,腰悬玉瓶,显然皆是修习丹道之人。
张炀目光微动,视线落在街角一处高台。只见台上站着一位白眉老者,正于一座赤铜丹炉前侃侃而谈,讲解控火之法。台下聚集了不少青年修士,个个神情专注,或提笔记录口诀,或频频点头称妙,一派求知若渴的景象。
见此情形,张炀略觉新奇,转身望向城门一侧。只见那边聚着几位十五六岁的少年,模样稚嫩却目光炯炯,正满怀憧憬地打量着方才入城的修士,眼中皆是跃跃欲试之色。
张炀抬步走上前,随意从中挑出一人,含笑问道:“你可熟悉此城?”
那少年见状面露喜色,连连点头道:“小的自幼生于玉华城,对城中事宜算得上熟悉。不论是坊市、丹阁,还是各大势力,小的都略知一二。”
张炀微微颔首,又问:“费用如何?”
少年唤作风信子,嘿嘿一笑,拱手回道:“一日十块灵石。玉华城中常见之事,小的都能带着大人一一走过讲清。但若是要打听些隐秘消息、值钱情报,那就得另算了。”
张炀闻言,轻轻颔首,目光在那少年脸上扫了一眼,见他虽年幼,举止却颇为老练,显然不是头一次干这等领路营生。
“好。”他淡笑着点头,从储物袋中拈出十块下品灵石,随手一抛,“那就从现在开始算吧。”
少年接过灵石,面露喜色,连忙弯腰作揖:“多谢大人,小的这便为几位引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