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阁阁的刘继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6章 血链终端,法医秦明:骨语密码,天宝阁阁的刘继宗,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国际刑警组织曼谷分局的地下会议室里,三十六块监控屏幕拼凑出东南亚三国的冷链运输网络。我盯着物流轨迹图上密集的红点——那些标着“华源食品”的冷藏车,正沿着湄公河支流将“货物”运往越南、柬埔寨的高端餐厅。
“陈永年的笔记本里提到‘终端客户’,”我用激光笔圈住新加坡滨海湾的几处坐标,“这些标注着‘米其林三星’的餐厅,食材供应链里都出现过异常的‘猪肉’进口记录。”
哈米德突然将一份病理报告拍在桌上:“最新解剖的17号受害者,肝脏里发现了槟榔碱成分。这是东南亚地区特有的咀嚼习惯,但受害者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留学生——说明她在失踪前被囚禁在马来西亚南部,那里的华人有嚼槟榔的习俗。”
大宝忽然指着投影上的冷链路线:“师父,所有运输车辆都会经过巴生港的3c冷库。我查过刘杰明案的财务记录,他曾向这个冷库的运营商汇过三笔巨款,备注是‘技术升级费’。”
凌晨四点,我们伪装成食品检验员潜入3c冷库。制冷设备的轰鸣掩盖了脚步声,当手电筒光束扫过编号307的冷冻柜时,我浑身的血液几乎结冰——金属托盘上码放的“猪排骨”,每根椎骨间都卡着半枚指甲,甲床残留的蔻丹颜色,与三年前龙番市某失踪女白领的美甲记录完全吻合。
“别动!”黑暗中传来拉栓声。我转身时,枪口的红点正锁定大宝的眉心。举着霰弹枪的男人穿着冷库工作服,左腕文着褪色的屠宰场标志——刘杰明犯罪集团的旧部。
交火在瞬间爆发。我扑向大宝的刹那,子弹擦着耳际划过,在冷冻柜上溅起冰碴。林涛带着马来西亚特警破窗而入时,我正用冻僵的手按住杀手手腕,他拼死咬向舌尖的动作让我想起刘杰明的氰化钾胶囊——这些死士,从一开始就被训练成“会呼吸的证据粉碎机”。
在杀手的手机里,我们发现了加密的交易清单。当密码被破解的瞬间,屏幕上跳出的不是数字,而是一串餐厅预约码。“这是暗网交易的接头暗号,”国际刑警技术组组长宋旻浩推了推眼镜,“每个预约码对应一位‘VIp客户’,他们用比特币购买‘定制食材’,送货地址都是私人游艇或豪华庄园。”
最致命的证据藏在冷库的污水处理系统里。当潜水员从化粪池捞出二十七个金属牌时,我戴着防护手套逐一擦拭,冰冷的铜牌上刻着不同语言的“食材等级”:A+级标注着“无纹身、无疤痕”,b级则注明“适合绞碎制馅”。其中一枚铜牌边缘刻着极小的“LJ”——刘杰明名字的首字母,证明这是他亲自制定的分级标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