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外交前线
京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3章 外交前线,末世囤货,只为能生存,京磨,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晨还带着一股夜里的凉气,白小柔整顿好外交小组,让刘工、冯伟和罗敏都将随身装备检查了一遍。
很快,一辆面包车开到他们跟前,车窗上蒙着黑布,一个戴鸭舌帽的小伙子简单和他们核对了身份,只说:“请都上车,东西扣紧,路上不能开窗。”
车子启动后,颠簸得厉害,白小柔手里捏着写有工艺参数的本子,心里琢磨对方谨慎成这个样子,是怕附近有别的势力盯梢。
刘工低声说:“这车的避震不行,估计没进过正规保养。”
冯伟则按捺不住,偷偷掀了下黑布,只看到一片模糊的铁皮和墙角。
他立刻放下,没敢作声。
大概四十分钟后,车终于停下。小伙子伸手在车门上一拨,门被推开,扑面是一股明显的地下潮气。
冯伟深吸一口气,柔声说:“味道有点像旧地铁。”
白小柔下了车,第一眼就看到一条向下的混凝土坡道,两侧埋着粗大的管道。
马克迎出来,没有多余寒暄,只做了个手势:“跟我走。”
地下商场的格局被改造得很彻底,一侧忙碌着检修电路板的技师,还有几个小车间里传来敲敲打打。
顶棚上新装了一排排LEd灯,中间隔着密集的线缆,保证每个角落都有人手能伸进去。
再往里,各种机械设备摊开堆放,墙根贴着成捆钢管和散落的金属件。
马克边走边说:“我们这儿现在正经登记的技术人员有三十二个。
在危机前,大部分人就在工业园做工程师或技工。
后来散了一阵,现在慢慢又聚到一块,每天靠修设备和改点零件给周围好几个势力供货,换些吃的喝的。
我们一直挺注意安全,把各家派来的护卫全都分区轮岗,以防哪边一家独大。”
白小柔环顾,发现几个角落里的修理棚明显加固过,有些简陋壕沟和掩体痕迹。
再留心一看,靠墙一块旧白板上密密麻麻列着计划,最多的两个栏分别写着“钢铁订单”和“马氏项目”,下方工时表填得满满当当。
绕过一排忙碌的工具台后,他们被马克领进了角落一间用咖啡厅改出来的会议室。
桌上摆着热水壶和几片干面包。马克交代完流程就出去了,屋里一阵安静。
时间没过多久,门被推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进了屋,身后跟着两名中年人。
老人清理一下衣服袖口,落座,说道:“刘鸿光,我这边负责工程师联盟。
按规矩,麻烦介绍下你们团队。”
白小柔平静地把带来的人逐一介绍,按事先商量的说法描述本方的食物产能、医疗保障和主要技术。
刘教授询问:“你们用的太阳能设备是哪家工艺?
这转换效率表,跟我们之前拆解的老模块有很大不同。”
白小柔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型板,把背面的阵列参数指出来,说:“我们这批是自己改进的,以高转换率为主,户外装配便利。”
刘教授摘下老花镜,翻看了阵脚,又细致琢磨:“这思路,我们也试过,但没能解决材料一致性。
你们怎么做到大批量复制的?”白小柔顺势说:“我们的熟练工人不多,但有比较全套的设备,又有些‘巧工’的小办法。”
她带着笑意点头,“如果先生愿意,能否考虑双方长期合作?
你们的人才和机械为强项,我们有丰富农场和医药等物资。”
刘教授瞥一眼旁边的记录员,转身问:“那你们实际掌控的人力和原材料呢?”
白小柔说:“详情我不方便做主。但我们提议可以先开展小步试点。
比如先派五名工程师去我们基地,帮忙升级太阳能系统。
食物和药品,由我们按实际人头供给,不光照顾你们派出去的人,也能让你们留在这里的家属少些后顾之忧。”
她话锋一转,“我们不要求你们立刻表态全部合作,双方都可以用这两周试试看效果,合则继续,合不来大家再议。”
刘教授听罢,低声同两名中年人商量几句,终于说:“五人,两周,别的不能退让。
人身安全你们要保证,出点岔子,合作就先暂停。”
白小柔把协议内容记下,说:“我们这就安排物流,先由你们选人,双方都签留档。”
议定初步意向,刘教授准备结束会谈。谁知白小柔随口说:“能否让我们参观一下你们的几个机修间?
毕竟项目要实施,先了解下现有条件,安排起来更顺当。”
刘教授沉默了一下,最后点头:“只能看设备间和公共实验室,那边有些地方不方便带你们过去。”
随行的马克主动领路。
顺着一条狭窄通道,众人步入开阔的金属车间,几排数控机床嗡嗡作响,几名工程师围着拆解的小型发电机议论。
往里,看见一道用钢板焊好的大门,门外有两名手持冲锋枪的守卫,扛枪站得笔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