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川蜀的格局(下)
孤不是玄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06章 川蜀的格局(下),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孤不是玄德,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将军是川东的老战将”
“熟悉这边的山川地貌,办事也很稳妥”
“不过呢”
“他的兵马,有点少啊,仅有2千余人”
“装备也不怎么样,火炮更少,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恐怕无法及时应对啊”
“怎么样,诸位将军,谁愿意前往?”
说完后,老辣稳重的文总督,就开始俯视下面的众将了,尤其是狄三品那边的将领。
好像在说,刚才,你们不是嗷嗷叫嘛,好的,现在就给你们个机会,去前线杀敌立功吧。
没错的,前面铺垫了那么多,真正打的主意,其实就是调兵遣将,调动成都方面的兵马。
四川的战局,一直都是比较复杂的,毕竟不是朱皇帝的重点方向,过得去就行了。
成都那边,小军头一大堆,夔东川东那边,军阀军头更多。
不过,朱皇帝也是鸡贼,刚开始,他的嫡系兵马,先派去川南,先整顿一番军头。
搞的差不多了,又调到了贵阳,最后放在了川东,不再回成都了。
正是有了这一部分的嫡系兵马,文安之才能统领夔东一众军阀军头,打下重镇重庆府。
但是,打下来以后,朱皇帝又开始动手了,整编忠贞营,肢解一众军头军阀。
最后一顿操作下来,忠贞营和夔东的军队,从开始的几万兵马,最后就剩下2千多了。
其他的,要么去了缅甸,要么去了荆州,要么留在夔东,继续收尾整编大事。
这就导致了,文安之身边,真正的可用之兵,不多啊。
朱皇帝的大将,杨定和刘鼐,包杰勋的二炮司,文安之肯定不敢往死里用,怕伤亡过重。
于是乎,就留下一个可怜的涪侯旧部,旧将陈应洪,兵马仅有2千多人,再配上一些丁壮。
现在,好不容易,成都和重庆,两支明军汇合了。
老辣的文安之,早就想好了,该轮到成都军头们,效死效命的时候了。
“哗哗哗、、”
话声刚落,站在前面的德安侯狄三品,还有两个部将,贺奇和王定国,首当其冲。
三个老武夫,二话不说,全身甲胄,单膝跪地,双手抱拳,目光炙热的看着文总督,放声嘶吼着:
“回禀总督大人”
“末将愿往,增援陈将军”
“末将麾下的1500将士,全是百战精锐,誓死抢占米仓关”
吼声如雷,这个老武夫杀胚,吼得热血沸腾啊。
没错的,机遇难的啊,清军都撤退了,能不能捡到人头和缴获,就看出兵的速度了。
是的,已经得到朱皇帝部分信任的狄家,到了关键的时刻,肯定不能怂蛋。
没看到嘛,整个大堂内,还有不少朱皇帝的心腹呢,他们都记在心里,说不定就打小报告了。
“咦、、”
前面已经空了,在场的众人,立马把目光,看向狄三品的身后,行注目礼,发出窃窃私语。
此时此刻,两个总兵大人,刘耀和朱龙海,还有身后的部将,就成了大家眼中的猴子似的。
“哗哗哗、、”
半晌后,没办法了,面对众人赤裸裸的目光。
两个老武夫,相互对视一眼,钢牙一咬,硬着头皮,带着部将站出来,单膝跪地,对着上面,大声吼道:
“末将谨遵号令”
“末将等人,愿听总督大人差遣”
“总督大人,下令吧,”
“末将和将士们,誓死拿下米仓关”
、、、
没办法啊,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躲是躲不掉的啊。
米仓道这边,有没有李国英的伏兵,现在鬼都不知道,前途未卜啊。
刚才的金牛道,不一样啊,祁三升的部将陈汤,有1500人,为前锋军。
还有陈万保的3千兵马,紧随其后,即便是遇到了伏兵,至少能保证安全啊。
米仓道这边,米仓山多高啊,山路崎岖,仅仅1500的前锋,风险太大了。
但是,刘耀和朱龙海,也被逼到墙角了,无路可退了。
首先,前面的主将狄三品,都跪下去请战了,他们是属将,不敢继续站着。
其次,上面的文安之,还有旁边的朱皇帝亲信,都一个个的,眼睁睁的看着呢。
其中的意味,就是让他们去前面,探路的意思,太明显了啊。
没错的,川楚总督文安之,有不少兵马啊,杨定5千精锐,刘鼐3千兵马,包杰勋2千二炮司。
他们两个总兵,很清楚,这全是朱皇帝的精锐嫡系,尤其是二炮司,火炮犀利啊。
说句不好听的,成都的四个军头,肯定扛不住,朱皇帝嫡系的冲杀,必死无疑。
所以说,刘耀和朱龙海,不去也得去,不去就是违抗军令,要砍头的。
他们相信,现在的文总督,肯定做得出,那种杀军头,立总督威严的狠辣绝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