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刺刀的寒光里,映着六张各怀惊涛的脸
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8章 刺刀的寒光里,映着六张各怀惊涛的脸,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眼魔的秋波,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管济州水军的火器补给,太清楚朝鲜鸟铳的弊病,换刀时需卸枪,往往慢人半拍。
可这些燧发枪,刃随枪动,既能远射又能拼刺,简直是为步兵量身定做的杀器。
“比东江镇的火器精利三成。”他在心里估算,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高氏主脉的高自坚在济州闹得越来越不像话,靠着牧使衙的免税特权,一边用潜水贷盘剥海女,一边对汉城宗家阳奉阴违。
这几年他借着兵曹职权,故意克扣济州水军的火器补给,半数鸟铳都是受潮的旧货,就是要让高自坚知道谁才是高氏的根。
可眼前这枪……
若永明镇把这等利器交给高自坚,济州高氏有了趁手的家伙,怕是更要蹬鼻子上脸。
汉城系与济州系斗了多年,就靠火器补给卡着对方的脖子,真要是让他们得了这燧发枪,怕是连牧使职位都要被他们彻底攥死。
夫仁杰喉结悄悄滚动了一下。
他包庇济州夫氏截留盐税,每年万两白银顺着摹瑟浦的船运进私库,靠的就是盐铁官营 的幌子和水师的半睁半闭。
可这些枪兵的皮靴踩在青石板上,声如擂鼓,像要把盐仓底下的账本都震出来。
“刀枪入库才好谈生意。”
他心里发紧,指尖在袖中掐着算盘,永明镇若要借济州,少不得要盐来腌渍海货,只要把盐价抬高三成,总能把截留的银子补回来。
可那套筒刺刀闪着的寒光,让他想起司宪府查贪腐时的铡刀。
风掠过枪阵,枪身的金属部件发出细微的嗡鸣。
六个人的目光都胶着在那些燧发枪上,心思却像六条岔路,
只有那两列士兵依旧沉默,刺刀的寒光里,映着六张各怀惊涛的脸。
永明镇与朝鲜的代表团隔着三步距离站定,彼此拱手时,目光都在不动声色地掂量对方。
李国助面色沉稳,目光扫过对方三人,拱手时手臂挺直,带着不卑不亢的硬朗气场:
“在下李国助,永明镇副总兵。”
他侧身抬手,依次指向身侧几人,指尖划过虚空时带着海商首领特有的利落,
“户官杨天生,五军都督洪旭,商栈总领陈衷纪,练勇把总张弘,军械营官陈勋。”
他掌心微展,向对面使团拱了拱,唇角噙着几分江湖气的圆融,
“我等都是海上浪里来、阵前血里滚的糙汉,若有哪里失了礼数,还望各位大人海涵。”
他这副总兵的官职当然是瞎编的,那时的朝鲜人知道“议员”是个什么东西?
李国助话音刚落,李景稷正待开口,目光却不经意扫过对方身后。
那里站着个穿青布儒衫的老者,既无武将的悍气,也无商人的精利,只垂眸静立在城墙的阴影里,仿佛周遭的剑拔弩张都与他无关。
此人气质殊异,沉静得像深潭,偏在一众短衣束带的武人中格外显眼。
李景稷顿了半瞬,才猛然惊觉李国助方才介绍众人时,竟压根没提过这人。
是幕僚?还是……
徐光启虽然没穿明朝官服,可那种朝廷大员的气质却不是普普通通的儒衫能遮掩住的。
李国助介绍己方人员时,刻意忽略了徐光启,他不想过早暴露这位冠带闲住的大明礼部右侍郎的真实身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