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7章 永明镇的仪仗队,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眼魔的秋波,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衣服原是洪旭备用,便给徐光启换上了。

此刻,己方的杨天生、陈衷纪、张弘、陈勋,朝方的崔淀、金梦瑞、朴宗庆都已在门口等候。

济州城北门外的官道被海风扫得干干净净,两列燧发枪兵已在城门两侧列阵,像从城门里延伸出的两道铁翼,将中间的通路护得严严实实。

士兵们头戴的宽沿六瓣铁盔,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

每瓣盔面都錾着鎏金六甲神像,或持剑、或握符,衣袂的纹路在鎏金层下隐约可见。

六瓣衔接的缝隙处,都压着香草纹金饰条,卷草弧度流畅如西洋纹章,却在末端缀着小小的云纹,中西样式揉得不着痕迹。

最显眼的是盔顶,一尊真武大帝金像垂足而坐,披发仗剑,脚下龟蛇交缠的底座恰好嵌在盔顶,与盔面的六甲神相呼应,透着股“以武护道”的威严。

金像头顶竖着一根盔枪,浓烈如燃的红盔缨从珠顶底部垂落,如红霞般罩住了真武大帝金身。

他们身上的对襟短衫是藏青色柞绸,布料里藏着细微的蚕丝结节,粗粝却耐实。

领口、袖口滚着月白绫边,衬得那藏青愈发沉凝。

胸前缝着方形布标,布标中央是玄武盾徽。

盾形边框里,龟甲纹路用细银丝勾勒,每片甲片的棱线都清晰可辨。

蛇身却盘成欧式卷草形,弧度流畅如海浪,

中西合璧的纹样用靛蓝丝线绣得棱角分明,针脚密得不透风。

下身是深灰麻布裤,裤脚紧紧扎进靿靴里。

靴筒用硝制过的牛皮缝制,脚踝处系着十字形绑带,带子是柞蚕丝混纺的粗线,磨得泛白却异常结实。

他们踩在青石板路上,铁盔的金饰随步伐轻晃,与胸前布标的玄武盾徽遥遥相对,倒像是把“真武护持”的信念,从头顶到衣襟都裹得严严实实。

他们手中的燧发枪枪托缠着暗红外套,与胡桃木的纹路相融,枪管上的黄铜部件擦得锃亮,连扳机护圈都没一丝锈迹。

枪头的铁制刺刀打成雁翎状,刃口泛着冷光,斜斜向上挑着,与地面成四十五度角,两列刺刀连起来,恰似两道锋利的光带,将城门框成了一幅严整的画。

每人腰间束着鲛鱼皮腰带,左侧挂着黄铜火药壶,右侧悬着皮质通条袋,袋口的抽绳打得一丝不苟。

城门洞下站着位哨官,头戴紫金冠,身穿锁子甲,按左手腰刀,右手举着一把燧发手枪。

旁边还有一位旗手,双手举着一面天玄地黄玄武棱堡盾徽旗,被穿城门而过的风灌得猎猎作响。

远处传来朝鲜使团的马蹄声时,哨官突然沉喝:“立正 ——”

一百二十支牛皮靿靴同时跺在青石板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像重锤砸在巨鼓上,震得护城河的水面都荡开一圈圈细波。

士兵们左手握枪托,右手扶枪管,目光平视着前方的官道,帽檐下的玄武徽在阴影里若隐若现。

风卷着城墙上的荒草掠过队列,短衫的衣角被吹得翻飞,却没一人动半分,仿佛与身后的城墙、城门凝成了一体。

使团的车马在队列前停住,哨官再喝:“举枪——”

哗的一声,一百二十支燧发枪同时抬至肩平,刺刀的寒光突然连成一片,将日光都折射得晃眼。

朝鲜使者掀帘下车时,正对着这道由盔缨与刺刀织成的屏障,靴底刚沾地,便觉脚下的青石板仿佛都在随着枪阵的呼吸震颤。

这阵仗里没有半句吆喝,却比千军万马更让人不敢轻举妄动。

济州城北门外的风停了片刻,永明镇的燧发枪兵仪仗像两堵沉默的墙,将青石板路夹在中间。

阳光顺着刺刀的锋芒流淌,在地上织出细碎的亮斑,却没驱散空气里的凝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驴二的风流往事

梁帮主

天降鬼才

武异

斗罗2:这个龙神武德过于充沛

台首座下小野猪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我是愤怒

死神诀

青山煮水

痛觉免疫,担心反派不够变态

陷阵营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