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1章 从浙江鄞州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超算领域专家郑纬民,院士之路,钩藤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院士出生地
郑纬民院士,1946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州区东钱湖镇利民村曹家山头一个普通家庭。
鄞州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宁波市的核心城区。
鄞州东接北仑区,西连海曙区,南邻奉化区,东南临象山港与象山县隔海相望,北与江北区、镇海区以甬江为界。
鄞州历史悠久,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夏朝初期,“鄞”已成为确定地名。
春秋时,“鄞”分成鄞、句章两地,属越国领地。
秦灭六国后,设会稽郡,下设鄞、鄮、句章三县,汉朝沿袭。
西汉末年,王莽改鄞县为谨县,东汉光武帝又恢复为鄞县等。
隋朝时,鄞、鄮、句章三县与余姚县合并为句章县。
唐武德四年设鄞州,八年后废除改为鄮县,开元二十六年归属明州,后经多代变迁。
1949年,鄞县解放,1958年至1961年鄞县建制撤销并入宁波市,1962年至1983年恢复建制,2002年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
鄞州人文底蕴深厚,这里拥有众多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朱金漆木雕等,还有跑马灯、请龙神等民俗风情。
鄞州是“诗书之乡”“浙江省戏曲之乡”,有着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蕴,自古以来崇文重教,文化氛围浓厚。
鄞州名人辈出,我国着名的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业胚胎学主要创始人童第周,就出生于浙江鄞州区塘溪镇童村。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书法界的泰斗沙孟海,出生于鄞州区塘溪镇沙村。
出生地解码
郑纬民院士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州区东钱湖镇利民村,鄞州对他成为院士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鄞州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是“诗书之乡”,自古以来崇文重教。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郑纬民自幼可能就受到了重视教育、崇尚知识的观念影响,为他日后勤奋学习、追求学术成就奠定了思想基础。
鄞州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郑纬民初中就读于钱湖中学(今东钱湖旅游学校),高中就读于正始中学。
正始中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浙江省特色示范高中,由近代宁波着名教育家陈训正先生于1934年创办,有着优良的教育传统和师资力量。
这为他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教育,培养了他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
宁波是经济发达地区,鄞州区作为宁波的核心城区之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这为郑纬民提供了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能让他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源。
他有机会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科技竞赛等,拓宽了他的视野,激发了他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鄞州区名人辈出,如童第周等众多杰出人物。
这些乡贤的成功故事和卓越成就,可能成为郑纬民成长过程中的榜样,激励他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努力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为家乡和国家争光。
院士求学之路
1965年,郑纬民从横溪中学(今正始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1982年,郑纬民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硕士学位。
1985年—1986年,郑纬民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从事分布操作系统研究。
1989年—1991年,郑纬民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参加函数语言并行编译系统研究。
求学之路解码
郑纬民院士的求学经历,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深远影响。
郑纬民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接受了系统而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这为他从事计算机领域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
郑纬民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硕士学位后,进一步深化了他在专业领域的造诣,培养了他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思维,也让他在团队合作中逐渐形成了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
郑纬民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从事分布操作系统研究,使他接触到当时国际上先进的操作系统研究理念和技术,了解到该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方法,开拓了国际视野,为他日后在相关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借鉴,也积累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经验。
郑纬民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参加函数语言并行编译系统研究,让他在计算机语言编译系统方面有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知识体系,提升了他在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为他解决大规模数据处理等复杂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有助于他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取得突出成果。
总的来说,郑纬民院士的求学之路,通过在国内外顶尖学府的学习和研究,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开阔视野,为他在并行\/分布处理、大规模数据存储系统等领域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最终促使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从业之路
1970年-1979年,郑纬民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助教。
2000年至2008年,郑纬民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高性能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2016年-2017年,郑纬民院士团队连续两次获得“戈登·贝尔”奖。
2019年,郑纬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